在老李的朋友圈里,最近有条视频火了,讲的是花生养肝。
他看完后,立刻每天晚上边追剧边嗑油炸花生,心想:“花生是植物蛋白嘛,营养又护肝。”
可没想到,三个月后体检,肝功能指标反而升高了。老李一脸疑惑地问医生:“我不是在补肝吗,怎么反倒出问题了?”
医生笑着说:“花生可以吃,但你吃错方式了。肝不好的人,光靠补不如学会少。”
这句话,听着简单,却是许多中老年人养肝的关键。
一、花生能吃,但不能乱吃
花生确实是个好东西。富含优质蛋白、不饱和脂肪酸、维生素E等,对血管和细胞都有保护作用。
但问题在于——花生油腻、易霉变、常被过度加工。
像老李那样一边追剧一边嗑炒花生、酒花生,这对肝脏反而是负担。
①烤花生、油炸花生
炒制过程中油脂被氧化,产生“反式脂肪酸”和“丙烯酰胺”等有害物质,不仅伤肝,还容易升血脂。
②霉变花生
储存不当容易长黄曲霉毒素,这是世界公认的“头号肝癌诱因”。即使肉眼看不出发霉,霉菌毒素也可能早已存在。
③酒花生
酒精是肝脏的头号敌人,花生又油腻,两者相加,对肝的代谢压力翻倍。
建议是:
肝不好的人可以吃水煮花生或焯熟花生,不油炸、不重盐,每次一小把(约15-20粒)即可。
最好选择新鲜花生米,少存放,放冰箱冷藏密封保存。
二、要想肝好,记住少吃2白1黄
养肝最怕的不是吃少,而是吃错。医生常说的2白1黄,指的是:糖、白酒、油。
①糖
很多人爱喝饮料、甜品,觉得甜能补能量。
可事实上,糖是肝脏的“隐形杀手”。
摄入过多糖分,肝脏必须把多余的糖转化成脂肪储存,久而久之,脂肪堆积在肝细胞内,就成了“脂肪肝”。
每天摄入过多果糖饮料的人,患脂肪肝的风险增加2倍以上。
建议:
减少含糖饮料、蛋糕、奶茶等;
吃水果时不过量,每天不超过200克;
多喝白开水或淡茶。
②白酒
“喝点小酒活血”这句话,其实误导了不少人。
酒精进入人体后,90%都要靠肝脏代谢。而在这个过程中,会产生乙醛,一种毒性很强的中间产物,会直接损伤肝细胞膜。
长期饮酒的人,肝细胞不断被破坏、修复、再破坏,最终导致脂肪肝、肝纤维化、甚至肝硬化。
如果真的要喝,控制在少量偶尔:
男性每天酒精量不超过25克(约1两白酒),女性不超过15克。
最好做到能不喝就不喝,让肝有休息的机会。
③油
不少人爱吃西式面包、曲奇、奶茶配芝士,其实这些食品都含大量黄油和反式脂肪酸。
这种脂肪进入体内后,会让血脂升高,脂肪堆积在肝细胞中,影响肝脏代谢。
替代建议:
用植物油代替动物黄油;
少吃油炸、糕点类食物;
多蒸、煮、炖,少煎、炸、烤。
三、真正护肝的三个日常习惯
除了少吃,更重要的是养。
①早睡不熬夜
肝脏的代谢和修复主要在夜间进行,尤其是晚上11点到凌晨3点。长期熬夜会让肝细胞得不到休息,代谢功能下降。
②保持心情平和
中医认为“怒伤肝”,情绪长期压抑或暴躁,容易导致肝气郁结。
可以试着通过散步、听音乐、冥想等方式舒缓情绪。
③多吃护肝食物
比如:
绿叶菜、胡萝卜、西兰花:富含抗氧化物质,帮助清除自由基;
燕麦、玉米、山药:有助于降低肝脏脂肪积累;
豆制品和鱼类:提供优质蛋白,帮助肝细胞修复。
总 结
肝脏没有痛觉神经,它受伤时往往无声无息。别等到黄疸、乏力、食欲差才后悔。
想让肝好,做到三件事:
花生能吃,但要吃得清淡、少量;
少吃2白1黄,不给肝添麻烦;
规律作息,稳定情绪,多吃新鲜食物。
当然,如果你已经出现持续乏力、食欲减退、肝区不适等情况,请一定要去医院检查,不要盲目自查或自补。
声明: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故事情节纯属虚构,意在科普健康知识,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。
易云达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